东莞  [切换城市]  
用户名:密码:记住密码商家入驻/帮助中心
东莞保洁网广告位
当前位置:牛保洁 >>> 资讯

东莞发现沙丘遗址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1-19 浏览量:592次
  • 东莞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虎门镇沙角社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,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一处沙丘遗址,存在先秦时期文化层堆积与活动面遗迹。
    面积约300平方米
    沙丘遗址作为具有明显海洋文化特质的古代文化遗存,因其分布在沿海沙滩、沙堤和沙洲上而得名。沙丘遗址在我国东南沿海如珠江口两岸的珠海、中山等地均有发现,是构成广东先秦时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    珠江三角洲沙丘遗址的形成与地貌发育息息相关,距今6000年前后,珠三角的海平面达到现在的高度,形成现代海岸线格局,沙丘堆积逐步形成。这时期大陆的人类群体开始慢慢走出洞穴,来到靠近海河岸边活动,留下了他们的文化遗迹。
    在东莞以往发现的古文化遗址中,主要是贝丘遗址和台地遗址,如南城蚝岗、企石万福庵、石排龙眼岗和虎门村头等遗址。此次在东莞首次发现沙丘遗址,在300平方米的面积内发掘出大量陶片、磨制精致的石器和玉器,对丰富东莞古文化遗址类型、延伸东莞历史轴线、增强东莞历史信度、丰富东莞历史内涵具有重要意义,是东莞作为岭南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又一例证。
    出土大量玉器陶片
    该沙丘遗址早期文化层堆积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坡状堆积,可分为2层,上层为灰褐色沙土层,厚约25厘米,含大量角砾、红烧土块、陶片等;下层为黄褐色沙层,厚约20厘米,沙质较纯净,角砾减少,陶片个体较大。
    出土遗物中,有玉质精美的玉环、纹饰繁多的陶片,以及锛、镞、砺石等石器。陶片以夹砂陶为主,夹杂少量泥质陶,纹饰种类繁多,有绳纹、曲折纹、菱格纹、方格纹等十多种纹饰,可辨识器形有罐、釜、豆等,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,且当地的制陶工艺较为成熟。
    据考古工作人员介绍,夹砂陶因在陶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砂粒和其他碎末而得名,在受热时不易裂开,多作炊器,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。它对改进人们生存环境、由茹毛饮血的生食习惯改为熟食起到巨大作用。泥质陶是用经过淘洗、不掺砂的粘土烧制而成,多作盛具。石锛、石镞等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,在珠三角的使用年代延续至商周时期。
    初步尝试公共考古
    此次沙角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在尚未完结的情况下,精心选择了适合的考古现场向媒体开放,让关注考古的媒体记者近距离参观考古遗址、亲身感受考古现场、拍摄记录考古发掘和清洗整理出土遗物的过程。这也是东莞文化部门在公共考古领域的初步尝试。
    接下来,东莞还将拓展公共考古形式,选取合适的考古现场,邀请公众参与,进一步增强公众对考古和文物的认知,让文物保护意识深入人心。
    据悉,东莞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、近1700年建县史、1260多年建城史,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,文化遗产丰富。经过30多年的系列考古调查,东莞发现类型丰富、数量众多的地下文物遗存,其中古遗址20多处,建立了东莞市域内的东江史前文化序列;此外,还有古墓葬108处、古窑址12处,理清了东莞考古文化脉络。接下来,东莞将深入挖掘遗址的丰富内涵,展现东莞区域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,进一步依托基建考古项目,构建东莞城市完整发展序列,挖掘和阐释东莞历史文化内涵
保洁动态
保洁常识
保洁问答
保洁聚焦
本地通
黄道吉日
热门城市
关于我们|广告服务|付款方式|联系我们|意见反馈|加入收藏|免责声明|网站优化
© 2025 :东莞保洁公司   点击这里与我在线洽谈  津ICP备12007331号-43